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價值重塑,尋找下個成功投資的機會

價值重塑,尋找下個成功投資的機會

股票的價值對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及看法。
對巴菲特來說,價值就是企業未來能產出的現金流的總和。而根據過去股市價格變動的經驗,長期而言,企業股價跟企業表現是高度相關。
如果大家同意這兩句說話,這我們就可以根據小學時候學的推理能力去推算,企業未來現金流增多與減少,對於長期股價表現息息相關

根據史上最厲害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區提到,大眾常常誤以為他優秀的表現都是來自於成長股(即是一些未來盈利不斷高速膨漲的企業),其實他很大部份的回報都是來自轉機股。
轉機股的意思是表現不濟的企業,因為一些原因而大大改善了它的營運和盈利,從而令股價得到重塑的一些股票。
而這就正正跟上面提到的論述吻合,即如果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增多,長期而言,它的股價表現就會向上。

以下分享兩個轉機股的經歷,兩個有關企業價值重塑的小故事,好讓大家更能了解。

起死回生的發行商

早前有一間澳洲的書本發行商,它為了挽救事業而大額舉債。因為它沒有穩健的資產,所以盡管努力的找到銀行願意借貸,但仍要付出高昂的利息。

這些利息令有穩定收入的它仍然連年虧損,股價亦大幅下跌,並在破產的邊緣。擔心這發行商破產的不只是公司股東或董事,還有借錢給它的銀行。銀行有見及此,四出找尋買家,希望能以低價賣出債務。最後,有一間印刷商以白武士的姿態以大約半價的價錢買入。
這個白武士完成買賣後馬上以以股換債的方式成為大股東。這樣一來,面臨破產的發行商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景況。
發行商因為沒有了沉重的利息負擔,再加上利用了印刷商的技術及機器,產生的協同效應,讓發行商重新獲利及派息。再者,新的管理層賣掉了盈利不多的部門,並特別派息回饋股東。
最後,公司的股東,董事,及銀行都有更好的局面。

行業轉變的紙品廠

因為油價處於高位,行業產能極度過剩,導致成本不斷上漲,但商品價值相反下跌,令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第二大紙品廠盈利受壓,導致股價也下跌不少。
事實上,這間紙品廠的情況已比大部份的廠商好得多,因為它製作的是生活用紙及包裝紙,這一類的需求增速比其他快,再加上穩健資產及規模優勢,所以它在行業困難時候亦可輕易渡過。
在行業裡,每家廠商因為競爭激烈都叫苦連天,中國政府留意到並決定整理這個不健康的情況。

政府提出嚴苛的環保設備規格,好讓一些產出大量污染物,但沒有能力整治這個問題的企業知難而退。
經過政府一番努力,紙品廠的數量由高速增長變為減少。
這家中國第二大紙品廠在環保設備上早有準備,而且亦留意到供求轉向的改變,所以它不但保住所有廠房,更積極提高商品價格。
此外,它還開設新生活用紙產品,新產品十分受歡迎。再者,石油價格在這時急劇下跌,令紙品廠成本減少。
在幾個因素加起來之後,最終令到這紙品廠盈利從減少變成重拾上升軌道。


只要努力分析,大家都可以找到下一個價值重塑的故事。當發現機會的時候,我們就只需好像成功價值投資者Walter Schloss說的  一旦你做出了決定,要敢於相信自己。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價值與價值的差異



上一篇的文章,我們講述了如何失敗。那在這一篇文章,我們就試著談談如何在投資上成功好了。

之前的文章,提供了四個可以讓人完全失敗的方法。相比起失敗,成功就簡單得多了,希望在投資領域上取得成功,我們需要注視的就只有一個重點,這便是價格與價值的差異。(雖說成功很簡單,但大家需明白,簡單跟容易可不是同一回事呢)

在世界不同國家,我們都見證過無數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人物,Bill GatesWarren BuffettJeff Bezos、李嘉誠、郭台銘等。這些人物都各自在不同領域中取得長期的成功。當然,我們都知道,他們都擁有很多成功所需的要素,譬如堅持、耐性、樂觀、終生學習、熱情等等。但在實務上,他們成功很大部份原因都應歸功於在投資上作出過無數正確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其實都是圍繞著價格與價值的差異
Benjamin Graham,最偉大的投資者,他一直以低於流動資產淨值的價格買進股票。這讓他的工作生涯,長達數十年的每年回報平均多達10數巴仙。並成為巴菲特永恆的導師。
Jeff Bezos,亞馬遜創辦人,他一直堅持提供最好的服務,最便宜的產品價格,所以他不斷把賺回來的錢投入物流建設及各類研發,並不斷為客戶產生更高價值。到現在,2016年亞馬遜的營業額已達到1070億美元,之前一直投入的資本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有人專注於便宜價格買下當下的價值,亦有人專注於現在投入,並希望換取未來能產出比投入高很多倍的增長。
雖然方法不同,不過他們都一樣,一樣深信投入資本的價格能換取更高的價值。我深信,如果他們認為現在的投入只能換取同等及甚至更低的價值,他們絕不把資本花到那裡。

現實生活裡,不只是成功人物,其實每一位在工作上有成績的人大都是專注於價值。我有一位朋友,他是一位理髮師。他的髮廊門庭若市,如果想找他剪髮,至少要提前一個月預約。為什麼客人總要找他呢? 因為他提供一流的服務,他高薪聘請洗頭服務員,他們為客人提供合適的洗髮水及舒適非常的洗髮過程。再者,髮型師會跟客人輕談並試圖了解客戶的性格及需求,從而剪出最適合的髮型。
這一切的服務,為客戶心中帶來巨大的價值,並讓我朋友在金錢,時間上的投資得到滿意的回報。

在不同的市場情況如此,在股票市場情況也一樣。
很多人會認為金融市場是一個零和游戲。的確,市場除了方便參與者外,並沒有產生什麼巨大的價值。但形成市場的企業們就不是了。企業經過員工及資源提供的產品,便為它們的客戶及股東產生了不起的價值。而事實證明,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是長期持有企業的股票,而隨著企業的價值成長,從而得到豐碩的成果

就好像我早前說的,這是簡單但絕不容易。在你專注在價格及價值的時候,市場是充斥著不確定性,而且價值與價格一樣,它是會隨著情況改變的。
再者,在投資的路上,會有很多事情發生,它們都有機會削弱你的信心,堅持或耐性
事實上,單單是面對這兩個問題已足夠讓股票投資變得困難了。
                                                                                                 
但我們要明白,在資本市場裡,或許和其他地方一樣,有很多層面的參與者透過完全不同的方式而取得成功。我們當然可以為不同的方法作出討論,可以為不同的價值計算方式作出爭辯,可以為不同的產品作出分析。但不可對價格與價值的差異為目標這一概念上模糊


最後,雖然我對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一無所知,但有歷史以來,絕大部分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是一直注視於價格和價值,我深信未來的日子裡,這一情況絕不改變。所以,專注於價格與價值的差異必能為你取得成功大門的鑰匙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不相愛,即如死滅" (We must love one another or die.)

"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愛是贏的,愛永遠是贏的"(Love wins. Love always wins.)

"死亡,是件悲傷的事,米奇,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

"不執着的意思,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的經驗穿透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他完全穿透。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

"去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這樣去做的話,你不會感到失落,不會感到嫉妒,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相反的,你會覺得一切付出只有莫大回報"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及接受愛"

"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以上的都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裡的一些說話。

我寫著這一篇感想,是希望自己不會忘記在此書中學到的一些永垂不朽的智慧。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本關於愛與人生意義的書。書中故事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是講述作者的一個患了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還有數個月生命的教授,如何在生命最後的日子中為作者上的14堂關於人生的課。

作者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每一天就是忙著工作。在事業上他做得不錯,但營營役役的生活沒有讓他快樂,而他亦不明白為什麼不快樂。在一個巧合的機會,他知道了最喜愛的教授患了ALS,只剩下4,5個月生命。他前往找他的教授。就這樣,他們就開始了他們每個星期二的約會。

在每次的約會中,作者會跟教授討論關於死亡、愛、青春、寬恕、家庭等的話題。教授分享了他的生命意義,教導作者如何對待事情或感受,從而得到生存真正的價值及愉快的生命。

教授告訴作者,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及接受愛。他鼓勵作者思考什麼對你的生命最為重要,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嗎?還是缺少了什麼嗎?

 教授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他希望作者能了解到死亡終是會來的,生命總是會完結的。他明白到每當這樣的角度去看待你的生命,那看事情就會不一樣了。我們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太理所當然,卻又重視一些不能滿足我們的物質生活。當明白到終會死亡的時候,就明白什麼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

 教授講述有關家庭。
家庭十分重要,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家庭的關愛,照顧,支持。金錢不行,名聲也不行。同樣,家庭亦教你學會怎樣愛人,關顧別人。當你年老或患病的時候,更覺得家人的照顧是多麼的重要。而且組織家庭的經驗亦是十分難能可貴。所以我們必須愛我們的家庭,就如同教授引述詩奧登說的"不相愛,即如死滅"。

 之後,他們又談論到執著及衰老。
教授說到"不執著的意思,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的經驗穿透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他完全穿透。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我們要放下我們的感受:我們努力的體驗這些感受,好好的思考他,但之後我們必須放下它,不要被感受控制你的生活。
致於衰老,我們不需要因為它感到難過或恐懼。我們要明白到20歲有20歲的辛酸或自由,80歲也有80歲的智慧及疾病。我們只要接受你就是你,我們每人都會經歷年青及老年,所以不用羨慕或什麼的。

 然後的幾個星期,他們聊到關於金錢、愛、婚姻、文化、寬恕

 金錢  - 
"金錢,權力都無法替代溫柔"教授說道。這個世界的文化告訴你賺錢愈多愈好,物質擁有愈多愈好。他們不斷擁抱物質,但物質永遠無法取代愛、溫柔、或親切、或手足之情。教授得到病後,他常邀請朋友、學生、同事等等來他的家。雖然他的家所有的物件沒有改變,但卻變成一個富裕之家。教授認為物質不能讓你滿足,只有不吝惜的分享你的時間、你的關懷、你的才能。這樣做就能得到大大的滿足。所以我們要投入去愛人,投入去關懷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對別人付出,才讓他覺得自己活著。

  -
"愛讓你活在人間,就算死了也活著",教授說了一句"誨人不倦,至死方休"。我明白到,只要你是真心的,全心全意的聆聽別人的說話,分享自己的情感,對方就會感受到你的愛及溫柔。這一點便會長在對方心中,而對方就會以愛去回應你。

 婚姻 -
"相信婚姻的重要性" ,現代的人都比較懂得愛自己,卻忘了找到至愛的重要性。當我們生病或老去的時候,愛人就是在你身邊的那一個
在婚姻,你會受到考驗,會發現自己是誰,發現對方是誰及如何相處。而教授說,"愛情和婚姻有幾條不變法則: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不懂如何折衷,你會有很大麻煩。如果你們之間不開誠佈公,你會有很大麻煩。如果你們的生命沒有相當的共同價值,你會有很大麻煩。你要有相近的價值觀。"
而雙方要相信"不相愛,即同死滅。"

 文化 -
教授表示"人只有在受到威脅時才會變得醜惡。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怎麼去想一些事情,如把錢奉若神明,被照顧是丟臉的事,女人不夠苗條等等。這都只是文化賦予我們的想法。
在社會的一些規則我們要遵守,但我們要看重什麼,認為什麼才是正確,這些東西就必須自己選擇,不要受任何人或任何社會,為你決定這些事情。
教授又說道,我們要建立自己的文化,並為你所愛及愛你的人建立一個小社群。因為生命一開始時,我們是嬰兒,要求別人才能存活。到生命盡頭,你會變得像我一樣,也有需要別人才能存活,對吧?還有一個秘密:就在開始和結束之間,我們也同樣需要別人。

 寬恕 -
教授在最後的第12個星期說過,他後悔自己生命中的心懷仇恨、頑固執拗、傲慢,虛榮。這些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為什麼會做出這些事來呢?
教授試過在他朋友死前也沒有寬恕他,到最後他就十分悔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寬恕說他的好朋友。
我們也應該有寬恕自己沒有去做的事,亦寬恕自己早前做得沒有這麼好的事。因為這樣子對自己沒有半點好處。要同自己和好,也要和身邊每一個人和好
到最後,教授再一次談到了死亡。教授說:"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






成長 VS 價值



在投資當中,這麼多年來大家都很喜歡用兩個詞語去分別股票的種類 - 成長和價值。在分析基本面的時候,很容易就用上了這兩個詞語並說- 這一間公司是成長股,那一間就是價值股。我先簡單的去介紹一下什麼是成長股,什麼是價值股。

成長股就是形容一些企業,它們的前途一片光明。它們的盈收很大機會會長期獲得增長,投資在成長股在未來就可以分享它們的成果。

價值股就是形容企業現在擁有的資產加起來,遠高於它的市值的一些企業,投資在價值股就等於以0.5元的價格購買擁有1元資產的企業。

以上兩種的說法並沒有錯,但在實際操作上來並沒有這麼簡單。
就成長股來說,市場的確存在一些前景優秀的公司,但知道公司前景優秀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情況,所以成長股的價格往往就會很高,如果它的成長速度並沒有預期的高,它的股價就會嚴重下跌,讓投資者招致損失。

而價值股呢? 如果它的淨資產值長期比市值高出很多,那一定是因為某種原因所導致的,可能是長期虧損,可能是管理層自肥,又可能大家懷疑財務報表的真確性。如果情況一直這樣,那未來的情況可能會一直維持這樣,讓投資者難以獲利。

所以說,雖然股票投資的原則是很簡單,但就好像愛因斯坦常說的,"一切都應盡量簡單,但不能過於簡單",而且股票投資從來都是"簡單而不容易"的。

在我而言,股票並沒有分成長股或價值,而其實"成長"是包含在"價值"裡。
企業未來的成長的確能提高企業的價值。就好像的之前所說,企業的價值就在於它未來所有時間所產生的現金。所以說,如果企業能提升盈餘,那價值當然可以提高。但這一假設必須是保守並根據現實情況去分析。
所以說,我認為最合適的投資方法是,以保守的方法為一間企業計算它的現金流,再以合理的百分比去作資本化,如果得出的價值是遠比市值為低,那這一間企業就值得我們投資了。



股票分類


不單是在投資,幾乎所有的領域中,如果想有所進步的話,我們要做的不外乎兩樣東西。學習前人們經驗得來的正確知識,之後就去實踐後檢討。好像如果想打好網球,就需要找一個經驗豐富的教練,並不停的練習和比賽,並好好檢討得到的經驗。當然,如果要參考的是'前人們',就要留意他們的優點並加以學習。反之,亦要注意他們犯了的錯誤,並引以為鑑。

在運動領域上是這樣 ; 在藝術上的領域是這樣 ; 在投資上也是這樣。
在學習前人的經驗時,學習到得到滿意回報所需的個性、知識和觀念。亦明白到很多失敗的原因。

我相信,很多投資者都知道彼得 ‧ 林區這號人物,亦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有關於投資的知識,尤其是關於成長股的分析方式及正確投資態度。而我在他的身上學習到有助於我操作投資組合的一種技術,就是股票分類。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技巧,就是把分析或投資的股票上分成以下的幾個分類(其實他是分為6種,但我覺得5種已經可以了)。

穩健成長股
穩健成長股代表著一些比較成熟的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是成為龍頭公司位置很久或規模已經非常大,而且盈利十分穩健。但因為市場飽和或行業行情的原因,它們只能慢慢的成長,甚至是持平。例子有長和。

快速成長股
快速成長股代表著一些正處於高速成長的行業或雖身在傳統行業,但企業本身在高速成長中的公司。通常這些企業的規模都是比較小,但它們擁有獨得的護城河,並讓它們可以高速成長。例子有初期的騰訊,維他奶國際等。

價值股
價值股代表著一些股價遠低於公司資產的價值的企業。例如說,一間公司擁有的現金,扣除了所有債務剩下來還有五億元,不過它的市值只是兩億元。這一間公司就名副其實是價值股。這個情況大多出現在房地產公司或業績不好的公司。

轉機股
轉機股代表著一些本來盈利表現不好,但因為管理、業務或方針上有重大改變,讓公司盈利有改善的企業。早年美國蘋果公司,Steve Jobs的回歸就是一個經典的轉機股案例子。

景氣股
景氣股代表著這一類企業的盈利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影響,企業表現往往是好是壞。石油企業就是景氣股的典範,它們的盈利都受到石油的價格影響。

透過這樣的分類便容易明暸買進的原因及企業的特性,並從而決定操作的方式。例如說,如果了解到買的是一間景氣股的企業,你就知道要在行業表現底部,並開始改善獲利能力的時候才是最好的買進時間。但如果是成長股的話,只要企業的競爭優勢,獲利因素一直沒有受到影響,只要一直留意著它的表現,並一直持有就可以了。

這個就是在彼得 ‧ 林區身上學到最寶貴的知識 - 股票分類。

價值投資五大關鍵



我還記得已故Apple 總裁,Steve Jobs說過 "我們身處於很複雜的世界,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讓群眾好好的記得我們,所以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去表達要被他們知道的事" 。

我在早前閱讀了一本書,書名為"價值投資五大關鍵"(The 5 Keys To Value Investing)。作者是J.Dennis Jean-Jacques,他是富達基金的分析師,並在偉大價值投資者Michael Price管理的基金工作。

這一本書就正正做到Steve Jobs說的"非常清楚去表達要被他們知道的事"。它十分清晰地告訴讀者價值投資是什麼一回事,並說出其重點及要注意的事情。

書如其名,它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解釋圍繞著投資上市公司應注意的五大關鍵,而其他部分就是講述其他有關實際操作的時候的技巧,如心理建構,建立投資組合等。
雖然這一本書的目標讀者是一些有投資基礎知識的人,但它仍能簡單的解釋價值投資要留意的事。而以下就是書中所述說的五個重點:

企業
價值投資者應十分注重分析企業的年報,並以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的分析作為量的分析。同時以各種方式去盡力了解企業的行業情況(如垂直分析及麥可波特教授所創立的競爭策略),競爭優勢(如SWOT),管理者的能力(如EVA)等等為企業的質的分析。大家請記著,我們再多的分析,都是為了增加企業能產出現金流的確定性,但諷刺的是,我們是不可能100%確定,所以我們要習慣在不完全的資訊下做決定。

價值
價值投資者當然十分注重企業的價值與市值之差。書中介紹了不同的考量工具去釐定企業價值。當中有P/E,,P/B,EV/EBITDA,EV/R,P/S,PEG,DCFF,Sum of the parts。這些都是價值投資者常用的工具,每個工具都有其優點或缺點,我們會在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工具。不過最終的原因都是為了為企業估出大慨的價值。

價格
價格指的當然是企業在市場上的價格。雖然這一點沒有什麼好說明的,但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價格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在投資時千萬不會忽略它。我們就算找到了好企業,也必須在好價格出現的時候才買進。

催化事件
簡單來說,催化事件就是促成價格變動的事件,這些事件能讓企業應有的價值反映在市場價格上。企業價值的催化事件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最典型的有出售資產、合併、私有化、回購、分派特別股息、分拆上市等等。催化事件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們就算是以很低的價格買進,我們還是要等到催化事件發生讓本身的價值反映出來。
其實不一定是一些商業行動才是催化事件,有時候如果你買進的時候是因為一上悲觀的想法導致低價,那"時間"可能就是你最好的催化事件了,我們只要等到時間過去,讓市場對它的評價回歸正常就好了。

安全邊際
這一點我在其他不同的文章也有說過,而J.Dennis Jean-Jacques當然也覺得這是價值投資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本書當中,它以定量及定性去尋找安全邊際。定量方面,J.Dennis Jean-Jacques以傳統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的方式,即只注重資產負債表去釐定價值,如以清算價值,重置價值,帳面價值去評估。而定性方面,即以sum of the parts,股息殖利率或歷史觀點去評估。在另一方面,作者亦有講述風險及不確定性。簡單來說,風險即一些知道或許會發生的一些事件,如通貨膨脹,利率水準,新產品發展失敗,代替品發展良好等。但不確定性即一般人說的黑天鵝,就是一些發生機會很少,影響很大的事,例如會計作弊,天災人禍等。價值投資者不應該投資在一些因為不確定性而低估的企業上,除非你已了解到事件發生後的後果帶來的所有結果,企業是承受得了及價值是以假設已損失的基礎去估算。

這一書中的其他要點,即買進等於企業部分擁有人,建構投資組合及心理要素等同樣重要。
我深信"價值投資五大關鍵"這本書能全面的提供一個成為價值投資者的基礎。



護城河


現今社會,不論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商業活動不斷的愈來愈多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在我們身邊的商店,公司都不停的轉變,我們附近的早餐店,或許下一年已經轉了不同的餐廳;我們今天經過的理髮店,說不定下年已變了一所診所。

大部分企業是我們生活的插曲,只出現了一段短時間。但有一小部分的企業能夠做到屹立不倒,而且還不斷的狀大,例如華特迪士尼(1923年)、可口可樂(1886年)、滙豐銀行(1865年)等等。為什麼有一些企業只能撐了一年半載,但另一些企業就能愈做愈大呢? 成功的企業當然會有一些特別的優勢。在我個人認為,有一些優勢是只能用倒後鏡才能看到的(例如香港長江實業初期的優勢很大程度要歸功於主席李嘉誠的投資眼光及個人能力,這個很難在初期就肯定長江的未來發展,只能在成功後作總結),但有一些特別的競爭優勢是能在企業現況分析出來,根據巴菲特的說法,他稱這些競爭優勢為企業的護城河。

在投資領域裡,護城河經由投資大師巴菲特提出,並用來說明一些企業難以改變的競爭優勢。憑著護城河,企業能長期做出比對手低的成本,或提供到任何對手都難以複製的滿足感給予客戶。所以擁有護城河的企業能長期得到較高的報酬率,並把讓競爭對手難以接近,而且情況不容易改變。

在證券分析,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質與量的企業分析。對於長期投資來說,識別企業的護城河是'質'的分析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只要確立了企業擁有真正的護城河,投資者就能對企業未來產出豐厚的盈利充滿信心。

雖說每一度護城河都是獨一無二的,但經過長期對商業模式的研究、透過書籍或經驗的啟示,並做了多年各式各樣的'客戶'的心得,以下的幾點就包含了大部分的能形成護城河的優勢:

1. 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包括品牌、專利、牌照、信譽,讓競爭對手無法跟進。如電訊公司、可口可樂、藥品公司等。

2. 顧客需要花費高的轉換成本
當客戶購買及使用了公司的服務或產品後,他們會難以捨割或轉換的成本/風險很高。如企業銀行、數據中心、軟件公司等。

3. 網絡經濟
擁有強大的網絡,或擁有強大的資訊,並愈多人使用公司的產品,就能讓公司擁有愈多的網絡或資訊,如信用卡公司、淘寶、Microsoft Office、匯款公司等。

4. 成本優勢
有較有利的獨特位置、十分有效率的企業流程、規模、擁有獨有資產等優勢。如較近的水泥場、較高技術並加快流程的印刷商、有優質生產紙漿木材地段的企業等。

5. 規模優勢
這個是大部分人都了解的優勢。我們要留意到一些固定成本比例要高,及固定成本是能有效地幫助銷售的產業。(如建立了竉大物流網的Amazon,投入資產建起網絡的電訊商等。)當然,如果客戶成本能被大大攤分的就更好了。如電視台等)

6. 利基市場 (Niche Market)
利基市場意思是市場小,並已有一至兩間企業獨大,令想加入的新企業覺得風險比回報高得多,不會有興趣投入市場,如本地報紙,特殊設備生產商等

以上的條件只是提供給大家一些護城河的慨念。
在現實中,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

1. 是否能提供長時間的高股本/ 資產報酬率,
2. 新競爭者是否難以複製,
3. 而產品需求是否在預期內也不會減少或被代替品代替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答案都是'是'的話,才可說是企業的護城河呢